加入收藏 |

网站标志

顶部横幅本站广告

 

当前位置:中华艺术网 >> 非遗 >> 浏览文章

 

从“甘坑凉帽”非遗文化艺术节说起


来源:中华艺术网   作者:佚名   时间:2018年07月05日

  

从“甘坑凉帽”非遗文化艺术节说起

吉华街道创意编排的“凉帽”广场舞吸人眼球

盛夏的深圳甘坑客家小镇万物芳华,非遗璀璨。凤凰谷内,山歌嘹亮,一队队头戴凉帽、身穿客家传统衫裤的女子踏歌起舞、眼波流转;悠悠古韵中,中国手指画纤云弄巧、银河飞度,陈式太极拳宛若游龙、缓疾起风,连绵群山幻化成一幅水墨画;喧天锣鼓之下,麒麟舞跳跃腾挪、四方舞动……

6月27日,由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主办的“甘坑凉帽”非遗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。来自吉华辖区的四大非遗项目争相登台,尽展客家风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,让现场观众爱上非遗之美。

吉华是2016年12月深圳实施基层行政体制改革之后新成立的街道。在这片总面积18.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拥有“甘坑凉帽”一项省级非遗项目,“甘坑麒麟套”“陈氏太极拳”“中国手指画”三项区级非遗项目。“这对于我们是幸运也是挑战。”街道党工委委员、群团工作部(宣传部)部长凌海英说,四项非遗项目都面临远离现代人的生活、传承人青黄不接、技艺即将消逝等困境。如何保护传承?街道领导成员深感责任重大。

吉华成立之初,街道党工委书记、办事处主任龙云就强调,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情感、凝聚着民族经验和智慧,加强对辖区非遗的传承保护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,是吉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。街道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创新的理念、开放的胸怀、务实的办法,为发掘保护非遗积极贡献力量。

四项非遗中,“甘坑凉帽”和“甘坑麒麟套”是深圳本土文化的代表。甘坑村编织凉帽的历史已有200多年,其生产鼎盛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,家家户户织,男女老少做,全村每月可织出4500多顶,其中一半以上出口东南亚、欧美等的国家和地区,受到华侨的欢迎。

“很少有人戴凉帽了,制作凉帽的竹子越来越少,编织凉帽的村民更少。”60多岁的“甘坑凉帽”第六代传人张航燕去年摔了一跤,行动不便,但还是在家人的搀扶下、拄着拐杖来到了艺术节现场。“编成一顶漂亮的凉帽,要经过破篾、咬篾、编织、扫桐油、钉帽帘等33道工序,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愿意织?”谈及现状,他深感忧虑,“没有市场,再好的手艺也体现不了价值。”

“甘坑麒麟套”的现状相对较好。因为是运动项目,年轻人乐于参与,逢年过节或一些庆典活动,总能听到喜庆的锣鼓和欢快的麒麟舞。“非遗要发扬光大,应该在创新和宣传上多下功夫。”本届艺术节的创意发起人、吉华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副主任张艳容说,有些非遗隐藏在民间,长期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如果不发掘出来,很可能就自生自灭了,这就要求政府和文化工作者,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,寻访这些蒙尘的珍宝。

群策群力之下,隐藏在吉华民间的“陈氏太极拳”和“中国手指画”被挖掘出来,并通过专题展示和亮相各种文化节等方式被深圳市民所熟悉。“非常感谢吉华街道提供舞台,我可以在家门口展示技艺。作为‘90后’传人,我要身体力行影响身边的年轻人,将太极文化弘扬光大。”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铁煜荷是一位18岁的姑娘,自幼跟随妈妈练拳,2014年成为陈氏太极传承人陈小旺的入室弟子,获得过多项国际、国内武术比赛的大奖,但在深圳鲜有人知。艺术节开幕式上,她表演的一套太极拳行云流水,赢得满场喝彩。“以前只知道练好技艺,不辜负师傅的重托和***厚望就行。现在我明白了,传人不仅仅是称号,肩上还担有沉甸甸的传承重任。”铁煜荷台上气定神闲,台下却很羞涩。

在吉华街道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铁煜荷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。她开始在龙岗的中小学校传授太极技艺,传播中国太极文化。在她的影响下,很多同学练上了太极拳。2017年4月,铁煜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运动健将称号。

哪里有文化活动,哪里就有非遗展示和表演。一年多来,吉华街道创新思维,通过让非遗在歌声中传扬、在诗词中吟诵等方式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辖区落地生根、在深圳经济特区发扬光大。

2017年10月,吉华街道以“把濒临失传的传统手艺写进你的歌里”为主旨,面向全国征集“客家凉帽”主题原创音乐作品。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艺术家参与了创作,共收到300多首参赛作品。今年3月,吉华街道又面向全国的诗词作者举办了凉帽诗词征集大赛,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330多份作品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悉并关注“甘坑凉帽”,为凉帽的传承发展献计献策。

“非遗活得好不好,要靠政府来引导。”张艳容认为,非遗活化的关键是群众基础,非遗能否传下去,关键在于人,要在传承方式和手段上多动脑筋。

本届非遗艺术节上,吉华街道7个社区舞蹈队表演的“凉帽”广场舞非常吸人眼球。数百人头戴凉帽、身穿客家斜襟衫,在高亢嘹亮的客家山歌中翩翩起舞,同台竞技,场面震撼。有人认为此方式有点俗,艺术节的广场舞大赛评委柯碧旋认为,非遗并不代表暮气沉沉,凉帽本来就是劳动人民的日常用具,在严峻的传承形势面前,要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,就要用时代化、生活化、时尚化的表达方式,让古老的非遗变得接地气、得民心。

为了让非遗真正走入百姓生活,吉华街道在各社区开办了以“甘坑凉帽”为主题的广场舞培训班,派出艺术专干进行技术指导,群众发挥各自创意、自由编排,古老的凉帽文化就这样走进群众的心田。

本次非遗文化艺术节持续至今年8月,凉帽主题文化沙龙、凉帽歌曲演唱大赛、客家农耕文化展等活动将陆续上演,吉华的非遗传承行稳致远。“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,是因为深扎于土地;城市能够繁荣发展,同样需要紧紧根植于本土文化。”深圳市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刘德平表示,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龙岗始终关注的方向,吉华在基层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,希望吉华继续走下去,深度挖掘非遗内涵,在活化利用上多做文章,使非遗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。

(陈建平)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

【中华艺术网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 、凡本站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下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。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二、本站转载的内容,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文、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。

上一篇:一心只为高品质 建盏工艺师-徐小华
下一篇:19处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从“甘坑凉帽”非遗文化艺术节说起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 

 
 

图片新闻

 
  •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
  • 新杂技《涿鹿之战》亮相北京天桥
  • 3D秦腔电影《三滴血》以创新致敬
  • 《雷雨》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
 
 
 

最近更新

 
 
 

作品推荐

 

 

版权所有:中华艺术网
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
投稿:850868272@qq.com 联系:QQ:850868272
工信部备案号: 京ICP备07032534号-5
媒体邀约:139118056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