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

网站标志

顶部横幅本站广告

 

当前位置:中华艺术网 >> 赏析 >> 浏览文章

 

马铭“杂体书”探究


来源:中华艺术网   作者:周鹏   时间:2021年04月19日

  

 

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,书法篆刻家马铭,以“党颂”为题,把“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”多种书法字体,融在一起进行“破体”创作,通过“摩崖”的表现形式展示给大家,别有一番风味。

 

 

众所周知,书法是一门艺术,是文字符号艺术化的表现形式。在我国,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,是我国几千年文化艺术的瑰宝,被誉为:无言的诗,无行的舞,无图的画,无声的乐等。

 

 

而书体是古今书法作品最直观的表现形式,篆隶真行草,所谓“各有定体”是也。书体又是书法创新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手段,不同书体均可以同时用作艺术表现的元素,杰出的书法家总能灵活运用,融会变通。如董其昌、柳公权、米芾、欧阳询等书法大家,他们的书法作品或平和自然,笔势委婉含蓄;或笔力浑厚,挺拔开阔雄劲;或外柔内坚,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;或自然狂放,一笔一划间充满了酣畅淋漓行云流水的韵律。

 

 

而马铭先生却逆其道而行之,打破书法的相合统一和固有思维的束缚,将“书无定体”的特性充分发挥,对“破体”书法进行尝试性创作,雅俗共赏,难能可贵。

 

 

“睿哲变通,意巧滋生”。其实,文字书写过程中不合定体的“破体”现象,早在先秦书法就已普遍存在。我们熟知西周散氏盘铭文以横取势而与常体纵势明显不同,石鼓文在籀文之中也时参以古文字形,秦汉之际大量的隶变现象使简帛文字篆隶界限常变得模糊不清等等。 

难得的是,马铭先生受他的老师王镛先生和燕守谷先生的影响,想像极为丰富,思路大胆开拓,艺术风格多变。他将“破体”创作纳入书法审美的层面,将风格、结构和特征截然不同的各类书法融汇在一起,形成其特有的“杂体书”。与书体杂糅所受的局限性相比,“杂体书”笔法之间的糅合空间往往要自由得多。

在各种书体的内在结构和运笔变化的基础上,找到其共同点,各类书体掺杂其中却又能“和谐相处”,形成各体书法的内在统一和完整奇美的书法风格,异趣纷呈,实属不易。

“用笔千古不易”,“书无定体”赵宦光云“取篆隶作真草,取真草作篆隶,以至于取文字作绘画,取绘画作崇山林川泽,何尝异轨。”用朱履贞的话来说,“夫书虽多体,而用笔一也,然笔意可参,而形体不可杂乱也”。从这点来看,可视作书法创作及其审美的一项重要原则,定体与破体之间的矛盾消长则是我们探索书法创新的一面镜子。

然马铭先生书法多体,而融为一也,其笔意可参,而形体亦可参也。众人评曰:“飘若游浮云,矫如惊龙”。

马铭,1962年9月生,山东枣庄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、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煤矿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、寸耕社成员、19印社社长、临沂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、彩墨古篆始创者、墨彩金毫印始创者。(周鹏)

 

 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

【中华艺术网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 、凡本站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下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。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二、本站转载的内容,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文、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。

上一篇:打造文化强国 记录时代强音——新时代书画代表人物陈汉波献礼全国两会
下一篇:潘云华书画家:蜗行有痕 苦行探道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马铭“杂体书”探究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 

 
 

图片新闻

 
  •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
  • 新杂技《涿鹿之战》亮相北京天桥
  • 3D秦腔电影《三滴血》以创新致敬
  • 《雷雨》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
 
 
 

最近更新

 
 
 

作品推荐

 

 

版权所有:中华艺术网
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
投稿:850868272@qq.com 联系:QQ:850868272
工信部备案号: 京ICP备07032534号-5
媒体邀约:139118056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