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

网站标志

顶部横幅本站广告

 

当前位置:中华艺术网 >> 新闻 >> 浏览文章

 

南宋《蚕织图》特展举办 系首次公开展出


来源:中华艺术网   作者:佚名   时间:2015年07月31日

  
7月30日,南宋《蚕织图》特展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举行。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十大镇馆之宝——南宋《蚕织图》描绘了我国古代种桑、养蚕、织布等与蚕织相关的劳作过程。全长1100厘米,画心横27.5厘米、纵518厘米,跋纵460厘米。画首钤有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石渠宝笈”、“三希堂精鉴玺”、“宜子孙”、“御书房鉴藏宝”、画尾钤有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、“宣统御览之宝”、“蕉林梁氏书画之印”。画作场景宏大,以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为单元,共绘有24幅小图。描绘的是南宋初年浙东一带蚕织户由“腊月浴蚕”开始到“织锦下机”为止共24段,无题诗,每段画面下配有宋高宗的吴皇后用小楷题写的说明文字。
    《蚕织图》长卷,所绘的74个人物,形神兼备,栩栩如生,翁媪长幼,皆服宋服。在23名男子的图像中,只一人头戴东坡巾,其余绝大部分头上裹着低矮的黑色头巾(幞头),身着白色交领或圆领短上衣,下穿白裤,束腰带。这些是《宋史·舆服志》记载宋代服制庶民的幞头(规定尺寸)和衣着的颜色。中青年和老年妇女,除“谢神供经”中有一披粉帛者外,其余服饰花色多种多样。有的内着长衫,外罩交领长袄,有的着交领短上衣,有的着素长裙,有的束腰。五名少女的衣着也不一样,但多是窄长袖,劳动时将袖挽至手腕。少年儿童一律穿裤,束腰带,短上衣。除妇女外,大都光脚。妇女头顶挽发髻,少女梳双丫髻,少年童儿梳双丫角者二个,披发者一个,除“谢神”的一翁一妇外,均是庶民百姓。
    《蚕织图》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,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蚕织的系列图谱。由于其形象生动、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,而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、推广织作技术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,使其本身也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瑰宝,传世之作。
    散落民间后,1947年大庆市民冯义信购得,1983年他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。1983年7月,经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、刘九庵、王以坤等鉴定,称“此卷为一级文物,视国宝而无愧,垂青史而不逊矣”。这件描绘八百年前蚕织的图卷,对于研究我国蚕织技术史,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。
 

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收藏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
 

【中华艺术网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 、凡本站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下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“文章来源:中华艺术网”。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二、本站转载的内容,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文、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站联系。

上一篇:退休将军孔令义发奋学练书法 作品广受好评
下一篇:首期书法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开班典礼”在京举行

网友评论

 以下是对 [南宋《蚕织图》特展举办 系首次公开展出] 的评论,总共:0条评论

 

 
 

图片新闻

 
  • 金吉儿受邀参加中国西藏古珠及艺
  • 新杂技《涿鹿之战》亮相北京天桥
  • 3D秦腔电影《三滴血》以创新致敬
  • 《雷雨》开启北京人艺建院七十周
 
 
 

最近更新

 
 
 

作品推荐

 

 

版权所有:中华艺术网
荣获文化艺术行业核心新闻价值奖
投稿:850868272@qq.com 联系:QQ:850868272
工信部备案号: 京ICP备07032534号-5
媒体邀约:13911805686